无障碍   关怀版 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疾病防制

巧用食养,对“小胖墩”说拜拜!

来源:市卫监局发布时间:2025-02-28 16:06:49访问量:

孩子们圆润的小肚子和胖嘟嘟的小脸蛋
简直萌到爆
好想上手轻轻捏一捏
可是亲爱的家长们你们知道吗
长得胖≠养得好
虽然可爱得不要不要的
但身体里脂肪过多
对健康更多的是危害




多胖才算肥胖?
儿童青少年肥胖依据《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WS/T 423)、《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WS/T 586)判断。







为啥孩子会肥胖?
大部分胖娃娃都是原发性肥胖,为啥会胖呢,膳食营养是关键因素。儿童青少年膳食结构不合理、饮食行为不健康、婴幼儿期喂养不当,结果就是体重一个劲儿地往上长。

肥胖的危害,比你想象中的大
1.小时候胖长大后很难瘦下来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现在胖,等抽条后自然就瘦下来了”,错!恰恰相反,小时候胖的孩子长大后减肥的难度,要比成年后才长胖的人要高很多!!这是因为孩子小时候的胖,是脂肪细胞数大量增多形成的胖,而成年以后的胖是脂肪细胞体积增大形成的胖,人体脂肪细胞的数量一旦形成是不能减少的。
2.性早熟
孩子摄入的热量和营养过剩,会干扰孩子正常的内分泌环境,诱发孩子性早熟,性早熟的孩子性器官会提前发育,与正常孩子的不同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和社会交往。
3.长不高
一方面肥胖会导致脑垂体分泌的生长因子减少,另一方面肥胖引起的性早熟也会导致孩子骨龄过早成熟。表面上看孩子可能短期内较高,但生长发育过早停滞,最终身高反而达不到原本应该达到的高度。疾先锋分析我市的监测数据也发现青少年的超重肥胖往往还伴随了生长迟缓。
4.影响运动和智力
肥胖的孩子往往因为体重过重而行为迟钝;而且过重的躯体会给正在生长中的骨骼,尤其是下肢造成过大的负荷压力,造成孩子O形腿、外八形脚等另外,肥胖也会影响孩子的脑网络的发育,使孩子大脑反应不敏捷,影响智商。
5.儿童心血管功能障碍
肥胖儿童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动脉粥样硬化指数高于正常儿童,但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这些均是成年期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潜在的诱发因素。肥胖儿童高血压的患病率比正常儿童高且儿童期高血压可持续至成人期。
6.心理损害:儿童焦虑、自卑、孤独
肥胖儿童自我评价低、自卑感明显、缺乏自信心、压抑、伙伴关系不良、焦虑情绪较多、有孤独感,这都会对肥胖儿童的性格、气质、个性及日后各种能力的发展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食养帮孩子甩掉肉肉
(一)小份多样,合理膳食
日常膳食要食物多样,每天吃够12种以上,每周25种以上,涵盖各类食物,选择小份量的食物来实现。
肥胖儿童青少年应控制膳食总能量摄入,吃八分饱。尽量选择天然新鲜食材,多吃鱼、菜、豆制品,保证优质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摄入量;必要时补营养剂。控制精白米面的摄入,增加血糖生成指数较低的全谷物和杂豆摄入。少吃高油高盐高糖食物。肥胖儿童青少年减重过程中,建议膳食能量应在正常体重儿童青少年需要量的基础上减少20%左右。

(二)辨证施食,因需制宜
儿童青少年应根据当地地理环境特点、饮食习惯和食物供应特点选择食物食养,如西北多吃牛羊肉,东南饮食清淡。还需顺应四季,春早动,夏不贪凉,秋少食辛辣多酸甘,冬搭配“甘寒”食物调剂平衡。
(三)养成良习,助力健康
儿童青少年要做到不挑食偏食、不暴饮暴食,细嚼慢咽。一日三餐应定时定量,晚上9点以后尽可能不进食。早餐、午餐、晚餐提供的能量应分别占全天总量的25%~30%、35%~40%、30%~35%。
选零食时选干净卫生、健康的食物,少吃高油、高盐、高糖的过度加工食品;零食提供的能量不超过每日总能量的10%。不喝含糖饮料,多喝白水。

(四)积极运动,身心兼顾
学龄前儿童每天身体活动的总时长应达到3小时,包括至少2小时的户外活动。学龄儿童每天至少60分钟中高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游泳、球类运动等);包括每周至少3天强化肌肉力量和(或)骨健康的高强度/抗阻运动(如跳绳、跳远、攀爬器械、弹力带运动等)。
肥胖儿童青少年的要循序渐进,在专业指导下制定方案,从每天20分钟中高强度身体活动逐渐增加到每天20~60分钟。超重或肥胖儿童青少年每周至少进行3~4次、每次20~6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

(五)多方合作,营造环境
家庭、学校和托幼机构是预防与控制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关键场所。家长应提高营养健康素养,为孩子提供营养均衡的食物,培养科学饮食习惯。学校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青少年特点设置营养教育课程。鼓励社区通过多种形式宣传肥胖防控知识,配备充足、适宜的运动场所。
(六)定期监测,科学管理
学校每年监测儿童青少年的身高、体重和腰围,评估儿童青少年肥胖状况。对于体重正常的儿童青少年,建议家长至少每月测量并记录1次其身高和晨起空腹体重。肥胖儿童青少年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体重管理,每周测量1次身高和晨起空腹体重,制定体重管理目标,综合评估膳食、运动等状况,制定个性化方案。

文章关键词:
分享文章到
扫码浏览